在2008年,編劇埃德・貝內特 - 科爾斯(Ed Bennett-Coles)經歷了一個職業生涯的 “死亡時刻”,當他看到一篇文章稱 AI 成功編寫了第一部劇本時,他感到不安。時光飛逝,近二十年後,他和朋友傑米・哈特曼(Jamie Hartman),一位詞曲作者,共同開發了一款名爲 ARK 的區塊鏈應用程序,旨在幫助藝術家們擁有和保護自己的作品。

“人工智能正在涌入,奪走許多人的工作,” 哈特曼表示。他強調,這款應用程序傳達的信息是:“不,這些是我們的作品。我們是人類,我們決定作品的價值,因爲我們擁有它。” 隨着人工智能在創意行業的日益崛起,知識產權和生計的威脅不斷上升。

機器人、人工智能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ARK 的目標是從創意的萌芽到最終產品,全面記錄創作者的所有權。例如,用戶只需上傳一個音樂 demo,就可以註冊他們的作品。該應用提供的功能包括保密協議、基於區塊鏈的驗證和生物識別安全措施,以標記上傳文件的所有權。此外,合作伙伴也可以在創作過程中註冊自己的貢獻。

“ARK 挑戰了最終產品纔是唯一有價值的觀念,” 貝內特 - 科爾斯說。哈特曼補充道,開發這款應用的目標是保持 “人類的創造力和智慧的過程,讓藝術家們能夠從中獲得收入。”ARK 計劃於2025年夏季正式推出,已獲得風險投資公司 Claritas Capital 的資金支持,並與表演權組織 BMI 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在創作過程中,貝內特 - 科爾斯和哈特曼經歷了許多思考與反思。他們認爲,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創意產業的響應速度顯得遲緩。貝內特 - 科爾斯指出,藝術家們的 “死亡時刻” 是推動變革的起點。“如何保護和維持我們熱愛的事業,以及我們認爲重要的東西?” 他問道。

通過 ARK,藝術家們希望不僅能保護自己的作品,還能重新審視創作過程的價值。正如貝內特 - 科爾斯所說,創造藝術的過程就像與祖父一起走到肉鋪的那段經歷,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