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成性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幾年內,電子廢物的產生量可能會顯著增加。據一項全球研究分析,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相關的電子廢物將從2023年的2600噸飆升至250萬噸。這一數字相當於全球85億人口每人拋棄近兩個 iPhone,令人對環境影響深感擔憂。

機器人AI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快速成長,迫使硬件和芯片技術頻繁更新,這導致了大量電子設備迅速過時。這些被淘汰的設備中,往往包含有毒金屬如鉛和鉻,它們不僅危害健康,還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此外,許多舊設備中還含有黃金、白銀和鉑等貴金屬,儘管這些材料可以回收,但電子廢物的激增卻使得回收變得更加困難。

研究團隊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以色列裏赫曼大學,他們在10月28日於《自然計算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電子廢物的總量可能在2020到2030年之間積累至120萬到500萬噸。他們提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尤其是對半導體進口的限制,以及爲了降低運營成本而快速更換服務器的趨勢,都可能加劇這一問題。

研究還發現,北美地區(美國和加拿大)將承擔超過一半的未處理電子廢物,預計達到58%。而東亞地區(包括中國、韓國和日本)將貢獻25%,歐盟及英國則佔14%。美國對高端 GPU 對中國的銷售限制也將對環境產生影響,迫使中國的數據中心使用過時的服務器模型,這不僅降低了計算效率,還了對物理服務器的需求。

此外,研究團隊還提出瞭解決電子廢物問題的建議。他們建議實施循環經濟戰略,以期將電子廢物的產生量減少86%。具體措施包括延長 AI 相關硬件的使用壽命、重用過時的 GPU、CPU 和電池,發展更高效的計算算法,並提高芯片的計算效率。

劃重點

🌱 到2030年,人工智能相關電子廢物預計將達250萬噸,意味着每人將丟棄近兩個 iPhone。  

💻 頻繁的硬件更新使得現有設備迅速過時,導致大量有毒電子廢物產生。  

♻️ 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策略,可將電子廢物減少86%,亟需關注環保與資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