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價格戰”再掀高潮。阿里雲旗下大模型服務平臺百鍊今日宣佈,自2025年11月13日起,面向中國站(北京區域)的通義千問3-Max模型全面降價,核心調用費用直接腰斬,並同步優化緩存計費策略,大幅降低企業與開發者的長期使用成本。此舉旨在打破大模型應用的“高門檻”困局,加速AI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落地。
三大降價舉措,直擊用戶成本痛點
Batch調用費用減半:企業批量處理文本、日誌或客服對話等場景成本立降50%,顯著提升高併發應用的經濟性;
隱式緩存命中僅收20%費用:對重複或相似請求,系統自動啓用緩存,命中部分按輸入Token標準單價的20%計費;
顯式緩存性價比飆升:創建緩存成本爲輸入Token單價的125%,但後續命中調用僅需10%費用,高頻業務長期使用可節省超90%支出。
從“免費試用”到“可持續普惠”
此次調價並非孤立動作。阿里雲此前已將部分模型服務從“限時免費”轉爲“限時額度”,引導用戶合理規劃資源。而通義千問3-Max的降價,則標誌着其策略進一步升級:通過精細化計費+規模化降本,實現“普惠但可持續”的AI服務模式。
中小企業迎來AI落地黃金窗口
在企業紛紛推進智能化的背景下,高昂的API調用成本仍是主要障礙。阿里雲此次降價,尤其利好需要高頻調用大模型的場景,如:
智能客服系統(日均萬級對話);
電商商品描述自動生成;
金融合規文本審覈;
教育個性化習題生成。
一位SaaS服務商技術負責人表示:“調用成本降低50%後,我們的AI功能毛利率可提升15個百分點,終於敢把大模型深度集成到核心產品中。”
行業影響:國產大模型進入“價值競爭”新階段
繼百度、字節等廠商優化模型定價後,阿里雲此次大幅調價,反映出國產大模型競爭正從“參數軍備競賽”轉向“成本效率與生態價值”的深水區。當頭部玩家主動壓低價格,行業洗牌或將加速——唯有具備自研芯片、高效推理引擎與規模化落地能力的廠商,才能在“低價高質”時代持續領跑。
AIbase認爲,通義千問3-Max的降價不僅是商業策略,更是對“AI民主化”的實質性推動。當大模型從“奢侈品”變爲“日用品”,真正的產業智能化浪潮,纔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