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報道,源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腦機接口項目AlterEgo已於今年初完成商業化轉型,正式分拆爲獨立的營利性公司。該項目開發的可穿戴設備能夠捕捉用戶默唸時的神經肌肉信號,實現與AI助手和外部設備的無聲交流,在醫療輔助和人機交互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
AlterEgo項目始於2018年,旨在開發非侵入式外圍神經接口技術。該設備採用頭戴式設計,通過七個小型電極感知用戶內部言語時面部和聲帶肌肉產生的微弱電信號。這些信號經過處理後可轉換爲文本或指令,實現無需發聲的人機交互。反饋系統採用骨傳導音頻技術,通過骨骼振動將信息傳遞給用戶,避免對正常聽覺造成干擾。

技術測試數據顯示,AlterEgo系統在早期試驗中達到了92%的識別準確率,能夠支持算術計算、遊戲操作和流媒體控制等多種應用場景。與需要植入大腦的侵入式腦機接口不同,AlterEgo僅捕獲用戶有意表達的神經信號,在隱私保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今年初,AlterEgo項目正式從MIT媒體實驗室分拆,成立了總部位於波士頓的獨立公司。公司官網顯示,新版本設備增加了攝像頭功能,用戶可通過手勢指向物體進行實時查詢。系統還新增了Silent Sense功能,能夠適應從正常說話到完全靜默等不同溝通模式的需求。
最新發佈的演示視頻展現了該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用戶佩戴設備後,僅通過默唸即可記錄筆記、查詢AI助手或執行各種任務。更引人注目的是,設備還能實現用戶間的無聲交流,將一人的默唸信號轉換爲另一人可聽到的語音輸出,並支持實時翻譯功能。
從應用前景來看,AlterEgo技術的主要目標市場是語言障礙患者羣體。對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導致的失語患者,該設備能夠通過檢測微弱的肌肉信號重建交流能力,爲他們提供新的溝通途徑。
除醫療應用外,AlterEgo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用戶可以在嘈雜環境中無聲操作設備,或通過手勢和默唸控制智能家居系統。這種交互方式被業界稱爲近心靈感應式操作,有望重新定義人機交互的標準。
然而,該技術的推廣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設備的實際操作需要用戶學會控制默唸過程,這可能需要一定的訓練時間。其次,雖然公司聲稱只捕獲有意的信號,但潛意識的默唸行爲仍可能帶來隱私泄露風險,這在數據安全方面提出了新的考量。
業內專家指出,AlterEgo代表了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要進展,與Meta等公司的類似研究項目形成了有益的技術互補。隨着準確率的進一步提升和設備小型化的實現,這類技術有望在AI時代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AlterEgo公司尚未公佈產品的正式定價和發售時間表,但已開放早期用戶的申請渠道。公司表示將繼續優化系統的處理速度和識別準確率,以滿足更多實際應用場景的需求。
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AlterEgo項目的商業化標誌着腦機接口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重要里程碑。隨着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人機融合的交互模式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更廣泛的普及和應用。
官方介紹:https://www.media.mit.edu/projects/alterego/over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