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企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領域投入了高達300億至400億美元的資金,但最新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報告顯示,95% 的組織並未從中獲得任何回報。這一數據引發了人們對 AI 投資效果的深刻思考。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該報告指出,只有5% 的集成人工智能試點項目能夠 “創造出數百萬美元的價值”,而大多數企業在使用這些技術後,並未見到顯著的利潤增長。許多公司正在實施像 OpenAI 的 ChatGPT 和微軟的 Copilot 等工具,目前超過80% 的企業已經探索或試點了這些技術,接近40% 的企業表示已經開始部署。然而,這些工具主要是用於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而不是直接提升公司的整體收益。
報告分析了企業在整合 AI 技術時所面臨的挑戰,指出大多數情況下,AI 的整合未能對利潤產生貢獻,原因在於工作流程脆弱、缺乏情境學習以及與日常操作不一致等問題。AI 系統無法像人類那樣進行學習和思考,因爲大多數生成式 AI 系統不具備反饋保留、情境適應或逐步改進的能力。
不過,研究還表明,短期內生成式 AI 的實施不太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失業。“在 AI 系統實現情境適應和自主操作之前,組織的影響將主要通過外部成本優化體現,而不是內部重組,” 報告總結道。
劃重點:
📉95% 的組織在生成式 AI 投資中未獲得任何回報。
💼 僅有5% 的 AI 試點項目能夠創造數百萬美元的價值。
🔍 生成式 AI 實施短期內不太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