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AI)已成爲當今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培養學生的 AI 意識和應用能力,北京市教育部門在新學期全面推出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目前已有1400多所中小學參與其中。該課程涵蓋了小學至高中的各個學段,旨在幫助學生從基本瞭解 AI 到合理使用 AI,再到創新應用 AI。

機器人閱讀讀書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根據課程安排,每學年學生將至少接受8課時的人工智能教育。這些課程內容包括人工智能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用與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倫理與社會責任的教育。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還能理解其在社會中的影響,培養起對科技發展的責任感。

各個學段的課程目標也有所不同,設計上將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程將通過項目實踐的方式進行,幫助學生鍛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小學生可能會接觸圖形化編程和 AI 製作繪本等課程,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能進行更爲複雜的機器學習初體驗。

學校在實施人工智能課程時,可以選擇獨立設置,也可以與信息科技、通用技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相融合,確保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連貫性。這種一體化的設計可以有效避免課程內容的重複,讓學生在多方面的學習中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劃重點:

🌟 北京已有1400多所中小學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每學年不少於8課時。  

🧠 課程內容涵蓋 AI 意識、應用能力與倫理責任,培養學生全面素質。  

🔧 課程可獨立設置或與其他科目融合,注重一體化設計,避免重複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