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生們曾一度享受到了快速完成作業的 “甜頭”。在2023至2024年間,許多大學生通過 ChatGPT 等工具,輕鬆地在短短10分鐘內生成論文,甚至自信地認爲教師無法識別。然而,這種蜜月期似乎已經結束,全球高校正迅速開啓對 AI 作業的 “獵殺模式”。

過去一段時間,學術界在面對 AI 寫作時曾感到手足無措。根據統計,超過一半的美國學生都在某種程度上使用生成式 AI 來完成作業,這讓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到了2025年,情況發生了徹底逆轉,AI 作業檢測工具的崛起讓這一切變得不同尋常。

ChatGPT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近期,像 GPTZero 這樣的檢測工具迅速進入市場。這些工具不僅能夠評估文本中是否含有 AI 生成的內容,還能追蹤粘貼記錄、時間戳,甚至分析內容是由哪種模型生成的。這意味着,當學生在凌晨2:08粘貼一段內容時,教師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切。這些工具已經在 Google Docs 等平臺上普及,教師無需額外操作就能輕鬆完成作業驗證。

面對日益嚴峻的檢測環境,學生們並未選擇放棄。相反,AI “人類化” 服務應運而生,號稱能夠將 AI 生成的文本進行改寫,以達到更接近人類的寫作風格。這些服務通過加入拼寫錯誤、冗餘詞語,甚至模擬個人語氣來欺騙檢測工具。但這種策略的有效性並不長久,隨着檢測技術的不斷升級,教師們越來越能識別出生成文本的真實軌跡。

當前,教育界正面臨兩難的局面。支持嚴格檢測的人士認爲,學生不能過度依賴 AI,以免影響未來的專業素質;而反對者則擔心過度嚴厲的檢測會誤傷正常寫作。專家們呼籲,學校應當探索如何合理融入 AI 技術,例如允許在資料收集階段使用 AI,但要求核心思想由學生本人完成。

在這場人與 AI 的博弈中,未來的教育模式將如何演變,值得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