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 THUNLP 實驗室、東北大學 NEUIR 實驗室與 OpenBMB 及 AI9Stars 聯合發佈了 UltraRAG2.0,這是首個基於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架構設計的檢索增強生成(RAG)框架。
該框架致力於簡化 RAG 系統的構建過程,使科研人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複雜的多階段推理系統。UltraRAG2.0的亮點在於用戶只需通過編寫 YAML 文件,即可輕鬆聲明覆雜的邏輯,如串行、循環和條件分支,從而顯著減少代碼量,降低實現的門檻。
在當前的 RAG 發展趨勢中,許多系統逐漸融入了自適應知識組織、多輪推理及動態檢索等複雜特性,代表項目包括 DeepResearch 和 Search-o1。然而,這些複雜特性也給開發者帶來了高昂的工程成本,制約了新想法的快速迭代與復現。UltraRAG2.0應運而生,它通過將 RAG 的核心組件封裝爲獨立的 MCP 服務器,實現了功能的靈活調用和擴展。
具體而言,與以往的實現方式相比,UltraRAG2.0在代碼量上大幅減少。例如,經典方法 IRCoT 的官方實現需要近900行代碼,而使用 UltraRAG2.0只需約50行代碼就能完成同等功能。其中一半的代碼是用於流程編排的 YAML 僞代碼,極大降低了開發門檻。框架支持通過簡潔的聲明式方式來構建多階段推理流程,使得複雜的推理邏輯不再需要冗長的手動編碼。

UltraRAG2.0還支持動態檢索、條件判斷及多輪交互等高級功能,科研人員可以在短時間內搭建出高性能的實驗平臺,滿足複雜多跳問題的需求。其性能較傳統的 Vanilla RAG 提升約12%。該系統的設計旨在讓研究者在工程實現方面節省時間和精力,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算法創新和實驗設計上。
此外,UltraRAG2.0的 MCP 架構允許不同模塊間的無縫複用,並支持模塊的靈活擴展和接入,方便科研人員快速適配新的模型和算法。這一設計極大提升了系統開發的效率和可復現性。
GitHub:https://github.com/OpenBMB/UltraRAG
項目主頁:https://openbmb.github.io/UltraRAG
劃重點:
🌟 UltraRAG2.0由清華與東北大學聯合推出,旨在簡化複雜的 RAG 系統構建過程。
🛠️ 用戶通過編寫 YAML 文件即可實現複雜推理邏輯,大幅降低代碼量與開發門檻。
📈 相較於傳統方法,UltraRAG2.0在性能上提升約12%,適用於多輪推理和動態檢索等高級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