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新的基礎人工智能模型“VisionFM”,專注於眼科疾病的診斷與預測,特別在疾病篩查和青光眼進展預測等方面表現出色。相關研究已於上月發表在《NEJM AI》期刊上。

睫毛 假睫毛 眼睛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VisionFM 的能力令人矚目。研究顯示,該模型在診斷12種眼科疾病時,其精確度不僅可與中級眼科醫生相媲美,甚至在部分任務中表現更優,尤其在預測青光眼進展方面,超過了此前眼科領域的基礎模型 RETFound。研究團隊認爲,隨着訓練數據量的增加,VisionFM 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擴展,未來或將在更多眼科臨牀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這項突破性技術的推出,正值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加速。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和醫療專家開始探索AI技術如何改善醫療服務,從手術規劃到診斷支持,生成式AI正在重塑醫學實踐。

例如,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中心(CAIR)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基於Meta Platforms開源模型Llama2開發的AI模型,已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投入使用,助力外科手術規劃和診斷報告生成。

隨着 VisionFM 等先進技術的涌現,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潛力正逐步展現。這不僅有助於提升診斷精度,還爲優化醫療服務、改善患者體驗提供了全新路徑。